“校友回湘”之歌《青春的故乡》:唤醒燃梦的青春记忆
来源: 作者:
郑爱华 湖南科技大学黎锦晖音乐学院音乐艺术博士,副教授
我国经济的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现象,中西部地区为挖掘地方特色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人才回流,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带动产业创新升级,促进乡村振兴,能为经济相对落后的故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缩小地区差距,也能增强家乡归属感和凝聚力,这是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湖南省委省政府在这方面进行了强有力的探索。
湖南省委、省政府锚定的“三高四新”的美好蓝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湖南建设明确了行动指南。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把湖南打造成为创新沃土,吸引人才创业,把推动湘商回归作为一项战略举措,释放出强“磁力”。主要领导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推进湘商回归,树立重商亲商“风向标”。这其中人才是关键,是中轴,是催化剂,而在外的湘商的大多在湖南求学成长。因此“校友回湘”工作既关乎招才引智,又关乎招商引资,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策。其中,唤醒湘商的青春记忆及故乡情感便是重点工作,为此,由杨炽、向敬之、廖建中作词,廖勇作曲,雷佳、石倚洁演唱,由湖南省教育厅出品,湖南教育融媒体中心、湖南教育电视台承制的《青春的故乡》就是在这样应需而生的“校友回湘”之歌。
激活家乡意象是唤起人才“回湘”的关键。《青春的故乡》以潇湘校园风物、乡土风情和潇湘风光为意象,通过明快激扬的旋律来展现在潇湘文化滋润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代学子的温暖记忆和奋斗历程。整个MV以老照片开启,其中有湘潭矿业学院、湘潭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华大学等,还有雅礼中学、湖南师大附中、长沙市一中、宁乡一中等中学,具有明显标识的校园场景和留存着校园记忆的生活场景一一呈现出来。这些照片和影像不仅是学子们拔节生长的见证,也是老师教育情怀的抒写,更是整个年代的珍贵记录,是学子们的人生风华,也是潇湘教育的一代风华。带有浓郁怀旧意味的手风琴旋律与泛黄的校园相册相叠加,“那时的情景还清晰,六月里告别各奔东西。最好的年华在这里,相册或以泛黄,色彩无与伦比”清澈的女声将时间回溯到青葱的校园时代:准考证、入学通知、求学、毕业、打拼、思念、回归……MV的每一帧光影都保存着一代人永不褪色的时光。整个MV呈现校园而又不止于校园,它和整个潇湘大地联系在一起,张家界、橘子洲、现代商贸中心、高铁、机场等等潇湘风光串联起歌曲后半部分的画面意象,而在这些意象最能触动激活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怀,回湘——回乡,音乐是一种最纯粹的召唤。
唤起青春情感是唤起人才“回湘”的软动力。从湖南长沙1964年中等学校招生准考证、湘潭大学录取通知书到雅扎中学交响乐团“雅扎之礼”肯尼迪艺术中心专场音乐会、北京奥运会加油再到当代大学生就业、职场打拼、校友回湘,作品以散点呈现的方式线性展现了校园生活的发展历程,一幅幅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是一代代学子留下的弥足珍贵的青春记忆。时隔多年,曲径通幽的校园小路、春花烂漫的校园景色也许发生了变化,但是我们的记忆总会勾勒出当年的笑脸和故事,本曲词作者之一向敬之就说《青春的故乡》“是在写我们自己,在写我们共同的爱之所往。”事实上,参与歌曲创作的人员既有在外的湘籍校友,也有在湘工作的教师,也有刚毕业的学生,虽然他们每个人求学经历不同,但是对校园生活的真挚情感却是相通的。《青春的故乡》是抒情感很强的二人合唱,它很好地处理了情感结构与音乐结构的关联,将乡情与高音进行了完美融合,并进行了适度民族唱法处理、让音域更加大众、旋律更接地气,关于青春、事业和理想的校园往事,在饱含深情的旋律之中,诠释着梦想、奋斗和奉献的家乡的情怀,而这正是《青春的故乡》在情感上的具体体现。
驱动回湘力量是唤起人才“回湘”的落脚点。挖掘唤醒校友青春情感,激活“校友圈”是近些年助力地区增添新势力、凝聚新动能的重要载体,从武汉的“资智回汉”到成都的“蓉归故里”,再到西安的“梦回长安”都是“校友之风”刮起的“发展潮”,而湖南的“校友回湘”,也正是以情谊为纽带、以项目为支撑的校友经济,是具有温度的经济形态。《青春的故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传播力,作为“湘商回湘”社会动员的途径,传递相关政策、价值观念和社会理念,能够激发湘商的爱乡爱家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还提高了公众对“校友回湘”议题的关注度,促进社会进步。“我们等你回湘”,湖南省各级学校积极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桥梁,以校友与母校、与湖南的情感为纽带,引导动员和组织对接更多校友回湘集智聚力、投资兴业。《青春的故乡》以满满的青春记忆和潇湘元素唤起了学子们的“回湘”力量,而这也正是音乐响应“三高四新”的最好注脚。“校友回湘”是湖南省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三湘大地向校友们发出的热切呼唤和强烈号召,也将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汇聚澎湃动能。音乐既具有愉悦的美感又具有认知、教育、教化的功能性,所谓“寓教于乐”。歌曲不仅是艺术和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社会沟通、教育、动员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一束光点亮无数的光,照亮潇湘大地,更加美丽”是《青春的故乡》歌词的核心,“回湘”的结尾呼喊也体现了整部歌曲的重心。
2024年2月18日召开的湖南省招商引资工作会再次强调要“增强‘等不起’的责任感、‘坐不住’的紧迫感”,也是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感,“校友回湘”工作作为一种“软招商”“亲情招商”被提上日程,并且已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写入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印发了工作方案,明确了责任分工,成立了由省政府办公厅牵头、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17家单位为成员的“校友回湘”工作省级专班,省教育厅相应成立工作专班并高效运行。因此,可以说,《青春的故乡》是橄榄枝、是旌旗也是战鼓。它以音乐动员的方式,开启了潇湘校友审视自我、回顾乡土的窗口,透过这扇窗,校友们很容易地就触发了内心最柔弱的青春记忆,回望潇湘这片充满机遇与希望的故土。
校友情与音乐的联姻,其实展现的是“校友+人才”返湘、“校友+科技”兴湘、“校友+项目”聚湘等多个维度,唱出了“校友人才”和“高质量发展”两个关键词,也是通过音乐释放出了湖南省高质量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放大效应,从而推动校友经济向各方面延伸拓展,画出“湖南+高校+校友”的同心圆,带来的将是叠加的效果。
《青春的故乡》的旋律是优美的,“回湘”也是反哺和人情,“在这里,归来未必衣锦,这里自有天地”,唱出了普通潇湘校友的思乡之情。倏忽之间,光阴的故事,宛如一把钥匙,打开了潇湘校友尘封已久的记忆之门,引人回到在湖湘大地上青涩而美好的求学时光,我们再次与潇湘大地同频共振。